核与辐射事故应急中有效管理儿童的建议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大地震和随后的海啸引发的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与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这两起七级特大核事故都对环境和人类造成了严重污染。受影响国家和世界各地的应急管理组织和公共卫生机构在管理受影响人口方面也得到了教训和经验。
一些弱势敏感群体,如儿童、老人、孕妇和残障者需要特别关注,因为他们的环境适应能力相对弱,对致病因素的抵御能力较差,更容易受到辐射影响或紧急反应过程本身的影响。儿童更容易受到放射性物质污染,对辐射健康影响更为敏感[1]。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后有六千多名儿童因吸入受污染的空气和摄入受污染的食品和牛奶而接触放射性碘同位素(主要是I-131)而患上甲状腺癌。此外,他们遭受的社会心理影响比成人更为严重[2]。1987年巴西Goiania核事故有超过十万人接受Cs-137体表或体内污染筛查,约两百人接受了治疗,其中许多是儿童[3]。尽管目前还没有关于儿童管理在福岛事故期间和之后的详细报告,但福岛健康管理调查计划在未来三十年内监测福岛县的所有儿童[4]。加拿大有个多方合作项目组提出了在核与辐射应急情况下有效管理儿童的建议,可提供“放射性/核事件期间有效管理儿童的建议”方面的完整文件,目标受众包括应急管理组织、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急救员或接受者以及学校或托儿所。本文总结了这些建议旨在为现行的核与辐射应急响应协议和程序提供额外考虑因素。
1 建议
这些建议是为了解决核电站或其他核设施发生的核事故应急情况,如切尔诺贝利和福岛事故;医疗或工业相关的放射性事故,如Goiania事故;恶意散布辐射或放射性物质的活动,如非法获取放射性物质,制造或引爆放射性扩散装置(radiological dispersal device-RDD)或放射性发射装置(radiological emission device-RED)即“脏弹”和蓄意污染食物/水/环境。目标人群是在核与辐射应急期间和之后可能受到辐射或其他因素影响的儿童。建议总结为四组干预措施:即时现场防护行动、监测和去污、医疗管理和长期随访。
1.1 即时现场防护行动
在确认核辐射事件的威胁迫在眉睫后应立即采取防护行动,尽量减少对儿童的辐射照射,并减少对相关人员尤其是儿童及其父母的心理影响。这些措施包括掩蔽、甲状腺阻滞剂-碘化钾(涉及放射性碘防护)、撤离和紧急通信。
美国环境保护署2017年1月发布了最新版本的辐射事故防护行动指南和规划指南。然而在核辐射应急情况下等待完整的辐射剂量评估时,不应延迟应对措施。[5]任何情况下学校和托儿所都要按照常规协议,等待应急管理组织和急救员的指示,以确定是否要实施特定的对策。如果事故发生在课余时间,家长/监护人应遵循应急管理组织和急救员的指导,采取建议的即时措施,保护他们的孩子免受辐射或放射性物质污染。
在核辐射应急的紧急阶段,掩蔽已被确定为一种有效的对策,大多数时候它指的是在适当的地方而非指定的庇护所。在核辐射应急情况下,放射性羽流可能会经过学校或托儿所。这就要求所有儿童进入建筑物内(门窗和通风设备都关闭好),来减少他们暴露于直接外照射和吸入内照射。作为预先设定和演练过的危险响应措施,学校或托儿所实施的紧急性禁闭程序可直接适用于核应急情况下的庇护。如果学校或托儿所没有防范性禁闭,应将儿童引导至建筑物内,最好是门窗数量最少的区域(如体育馆)。在此之前儿童可能被放射性微粒污染,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鞋子和衣服需要在进入建筑物之前被移除。当事故下父母可能会到学校和托儿所接回他们的孩子。若学校或托儿所不是禁闭状态且可能没有受到污染的话,父母可以接触孩子;否则应要求父母遵守禁闭程序。指定的工作人员或官员应驻扎在学校周边,以便通知家长有关情况[6]。当放射性碘在事故下释放时如核电站事故,可能需要稳定的碘甲状腺阻塞来进行防护。甲状腺是放射性碘通过吸入或摄入进入人体的主要目的地。稳定的碘,通常以碘化钾的形式,可以在暴露前或暴露后立即给药使甲状腺饱和,以阻止放射性碘的摄入。但是碘化钾会对健康产生副作用,只有在应急管理部门或医疗机构的指示下才能服用。关于碘预防的详细说明,包括各年龄段儿童的剂量,可在世界卫生组织或美国环保署的最新出版物中找到[7]。
疏散是突发事件或自然灾害后常见的公共卫生对策。每个学校或托儿所都应该有一个指定的疏散中心,最好有一个备用的疏散中心以防一级疏散中心被经过的放射性烟羽污染。建议学校和托儿所在其应急计划中指定好到疏散中心的交通工具。疏散中心的位置应在孩子登记后与父母/监护人沟通确认。事故发生后,应使用所有可联络渠道(广播、网站、信件、社交媒体等)联系到达点。父母可能会在疏散开始前就出现,但应鼓励他们在疏散中心与孩子见面。如果他们无视建议,坚持接回孩子,教师应在释放孩子之前更新他们的出勤记录,这对于在事故下跟踪儿童非常重要[8]。
文章来源:《辐射防护》 网址: http://www.fsfhzz.cn/qikandaodu/2020/1117/400.html